来自策展人的一份“随物生心”观展指南
展览“随物生心”自5月末展览开幕以来,观众络绎不绝。艺术家作品简洁直观的装置语言和充满神秘感与未来感的创作媒介,与美术馆理性浪漫的空间融为一体,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颤。无论吸引你前来观展的是什么,关注和感受艺术作品本身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为此,我们整理了策展人马楠的开幕导览词,选取了部分主要作品的讲解,以飨读者。
希望,观展不止于“打卡”,更要打开感官、引发思考。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在展出芬兰艺术家组合 Tommi Grönlund 与 Petteri Nisunen 的个展“随物生心”,展览涵盖了艺术家运用不同媒介材料创作的21组件作品,包括装置艺术、影像新媒体、摄影、绘画,全面呈现了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实践。
艺术家根据美术馆核心筒的层高和空间结构特点,特别设计了“流动的风景”这件作品。该作品从远处看像是座漂浮的岛屿,表面覆盖的半透明布料是芬兰人用于制作船帆的帆布。帆布的下面隐藏了一个鼓风机,外部空气通过鼓风机逐渐填满内部空间。待帆布膨胀达到顶点之后,鼓风机将停止工作,气体慢慢地泄出去。整件作品仿佛是一个有机体,在不间断地一呼一吸。当帆布起伏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冰雪融化或者下雨时的声响,也令人联想到芬兰结冰的河面上,冰层慢慢裂开的声音。艺术家成功地把内外部空间、声响和视觉结合在这件动态装置里面,营造出一个静谧的、轻微的声响事件。
LED Horizon
该作品由上千个 LED 灯管构成。表面上,这些 LED 灯之间并无区别,但是它们每一个闪烁的频率都不一样。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在芬兰黑夜和白昼交替的时刻,视野所及之处仿佛有一条地平线延伸出去。伴随着灯光不确定的闪烁,观众可以沿着长长的走廊一直走过去。在之前的展览中,这条长廊通常为大家所忽略,而艺术家用这条光带点亮了这样一个原本被忽略的空间,以新的视角重新发现并激活了空间的展览功能。
Reel to Reel
开盘录音机是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该设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常用于声音的录制、采集和播放。两位艺术家怀有一种复古情节,他们运用很多充满工业质感的材料,比如八九十年代遗存下来的原材料,艺术家利用媒体考古学的工作方式把它们重新发现出来。在这件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惯用的手法:在有序当中产生无序的状态。这些开盘磁带似乎是在无序地旋转,但是它们的投影又仿佛是特意设计过的图形。该作品让我们联想到时间的变化以及在过去几十年中因为科技极速变化而被淘汰掉的物质媒介,从而重新激活我们对于过去的认知和想象。
Music Box
这是一件让大家闭上眼睛打开耳朵的作品。艺术家制造了一个全黑的无响室,然后用一比十的比例做了一个小小的空间模型,在模型中间又设计了一个可以录音播放反馈的声音系统。在这个声音系统里,艺术家用老式的八音盒去轻轻地拨响,在无响室的四个角都有发声器,所以当观众进入到这个全黑的空间中时,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中间有一个亮点,很难确定声音源到底是从哪里发出的。在惯常的艺术观看里,我们习惯用眼睛去看,也就是在视觉主导的文化环境下去看一件艺术作品。这就像蝙蝠完全靠声音来认知世界,我们(人类)因为太过于视觉主宰,所以有时候会忽略声音对于空间定位和我们感知上的一些优势。
Lunar Eclipse
艺术家通过巧妙的“低科技”装置设计模拟了月食的过程。在镜子缓慢转动的过程中,有一个大大的(投影)图形在前方(墙面)隐约出现,我(策展人)第一次观看的时候觉得特别像希腊字母 α(alpha),有起始的意思,同时也是终结。在镜子转到一个角度的时候,墙面投影又很像眼睛,看着观众。当镜子在空间缓慢移动的时候,同时有一个光斑像信号源一样在空间中慢慢地游走。
Variations on a Theme Documentary
这组照片作品像艺术文献一样,呈现了 Tommi 和 Petteri 在27届圣保罗双年展上一个介入性的在地创作。那届圣保罗双年展的主题是“如何共同生活 How to Live Together”,策展人知道这两位艺术家有建筑背景,所以就邀请他们在圣保罗的大街小巷寻找有趣的素材进行创作。艺术家开车经过圣保罗城市街道的时候发现很多结构很相似的建筑,当地人告诉他们这些其实是圣保罗建造的第一个地下铁的通风口,因为技术落后,通风口不像现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隐藏掉,只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伸出这样的高塔。
艺术家觉得很有趣,于是在每一个出风塔里面,用大光照的灯去点亮这座建筑,同时做了一个地图,在地图上把点亮过的建筑都标记出来,就像是为这座城市的共同记忆做了一个备案。在都市化的过程中,有很多建筑被废弃或者暴力拆除,他们希望把这些建筑的样貌用某种方式留存下来。
Lines and Circles
这几幅丝网印刷的作品是艺术家对欧普艺术的探索,作品中用线和圈组成的二维画面,看起来仿佛是动态的一样。与该作品相反,另一件作品《钢丝装置》(wire installation)则以动态的环境产生一种二维平面静态的感觉,两件作品遥相呼应。
Electromagnet Installation
这是艺术家使用磁力、红外线、钢板和钢丝吊装而成的一件作品。展厅墙壁上安装了类似白色按钮的感应器,感应器通过控制单元连接到钢板下吸附的电磁装置,当观众靠近的时候,红外线感应器会感应到人体的温度,控制箱便开始快速开合流向磁铁的电流,使钢板产生共振,导致钢板发声。当场馆里每个人在不同位置的时候,则会形成一种奇妙的音景。
Ciclón
这是一件邀请观众互动的作品,艺术家用钢管创造了一个螺旋的通道,当观众从小方盒子里拿出小钢珠放入钢管时,钢珠会经过长长的螺旋轨道,最后落入小方盒子。在整个钢球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到钢球和管道摩擦产生的声音。
Orbita
Orbita 的意思是行星在宇宙中运行的轨道。我们可以把这件作品理解为一个球体在宇宙中运行。艺术家设计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装置,当圆形轨道上的球体经过闸口的时候,轨道会逐渐地收缩,将球体向前挤压,在轨道一挤一放的过程中钢球就像是永动机一样不停地运动。
24 Hour
这件作品和《轨道》是一个系列,艺术家将 Orbita(轨道)装置摆在芬兰的一个海滩,在球体上方安装了一个摄像机,以每小时拍摄一张照片的频率,记录了球体表面24小时的反射画面。
High Frequency Installation
这件装置由两个高频发射器构成,发射器在展厅的两端,不断向中间发射高频的声音。艺术家让作品的材料直接暴露在观众面前,这也是极简艺术的特点之一。在赫尔辛基第一次体验这件作品的时候,我(策展人)的感觉非常奇妙。最初我以为这是一件雕塑,整个展厅里基本没有声音,是芬兰惯有的那种安静氛围,但是当我(策展人)穿过中间某一个点的时候,耳朵好像突然什么都听不见了。这件作品在两端脉冲的影响下,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听觉的幻象,你好像听到了全部的又好像什么都没听到。
Liquid Diagram
在这些玻璃球体装置中装有一个加热器,球体内的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后,其内部会形成一定的气压。水柱受到气压影响开始上升,并随着温度、气压的不断变化形成高高低低的起伏,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这或许令我们联想到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海平面因为温度的升高而上升。气候变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而艺术家通过这样一种隐晦的方式,将它具象化,提醒着我们留心观察日常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Arranged Randomness
这也是把空间属性发挥得很好的一件作品。这件作品所在的位置是美术馆二楼展厅的一块镂空区域,镂空部分向下望就是民生美术文献中心,一面高墙从文献中心延伸至二楼展厅,《有序的失序》就安装于这面高墙之上。艺术家在这面墙上做了一个类似动态图表的作品。艺术家将具有强磁力的球形铷磁铁吸附在隐藏于墙内的钢钉上,部分圆珠在视觉上略微倾斜,给人随时都将落下的紧张感,艺术家以这种方式为这样一个看似静态的作品中,埋下一股力量——磁力,这也印证了作品名的含义:有序的失序。
粉丝福利
即日起
关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官方公众号+微博
并发送“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微博定位
即可至前台领取小礼物一份哦~
ARTsMALL
美术馆 ARTsMALL 集结了各界的创意力量,将“古旧的”改造为“时尚的”,让“边缘的”成为“有趣的”,为“生活的”注入“艺术的”,抛掉当代艺术的“高冷”印象,在设计和创意中为生活带去丰富多元的艺术美学,实现艺术和生活的对话与融合。同时,也与艺术和文化爱好者们一起分享优质的文艺物件,希望艺术衍生品能让艺术从小众层面走入并服务于大众生活,做艺术与生活在设计中的联接点。
ARTsMALL 咖啡馆
ARTsMALL咖啡馆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一隅,简洁的空间结构配合理性的色调,与美术馆“知白守黑”的空间理念相呼应。室内外的鲜花与绿植相互呼应,打破了艺术空间与自然空间的界限,正如同ARTsMALL咖啡馆所推崇的——“做艺术与生活在设计中的联接点”,也愿做各位看展时的小憩之地。